豚组词
豚的拼音和组词
豚耳
俗称马齿苋。
tún ěr
豚臑
猪的前肢。
tún nào
豚栅
猪圈。
tún zhà
豚酒
猪肉和酒。泛指祭品。
tún jiǔ
黍豚
黍子和小猪。古代庶人秋天行荐礼时所进献的祭品。语本《礼记·王制》:“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
shǔ tún
鳜豚
鳜鱼的别名。
jué tún
豚拍
猪肋肉。一说,指猪腿。拍,同“髆”。
tún pāi
豭豚
亦作“豭豘”。亦作“豭?”。 小公猪。后泛指公猪。 古人佩豭豚形象之物,表示勇敢。
jiā tún
豚胉
犹豚拍。
tún bó
杨豚
佳肴名。即烤乳猪。杨,通“炀”,炙,烘烤。
yáng tún
孤豚
小猪。
gū tún
豚鱼
豚和鱼。多比喻微贱之物。 河豚鱼。
tún yú
江豚
哺乳动物,生活在江河中,形状很像鱼,没有背鳍,头圆,眼小,全身黑色。吃小鱼和其他小动物。通称江猪。
jiāng tún
豚豚
浑沌貌。
tún tún
鸡豚
亦作“鸡?”。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禽畜。 指平民之家的微贱琐事。语出《礼记·大学》:“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畜马乘,谓以士初试为大夫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鸡豚牛羊,民之所畜养以为利者也。”
jī tún
豚子
猪之子。《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一本作“?子”。后为自称其子的谦词。
tún zǐ
白鳍豚
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
bái qí tún
豚犬
《三国志·吴·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历》:“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后因以“豚犬”蔑称不成器的儿子:小儿豚犬之才。 用以谦称自己的儿子。
tún quǎn
河豚
东方鲀的俗称。体内(主要是生殖腺、肝脏和血液)含有类似于箭毒的热稳定毒素。常见的有虫纹东方鲀( Fugu Vermicularis )、弓斑东方鲀( F.ocellatus )和暗色东方鲀( F.obscurus )。亦作鲀科鱼的俗称。
hé tún
豚佩
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以示勇武。语本《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裴骃集解:“冠以雄鸡,佩以豭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带之。”
tún pèi
豚胁
猪肋肉。
tún xié
土豚
盛有沙土的草袋子,用来防水或筑城,形状如小猪,故名。哺乳动物,头部狭长,背部呈弓形,尾巴长,耳大而直立,嘴成管状,舌细长,全身毛稀少,黑褐色。昼伏夜出,吃蚂蚁等昆虫。产于非洲。 哺乳动物,头部狭长,背部呈弓形,尾巴长,耳大而直立,嘴成管状,舌细长,全身毛稀少,黑褐色。昼伏夜出,吃蚂蚁等昆虫。产于 非洲。
tǔ tún
海豚
海豚科(Delphinidae)的某些小齿鲸类,其鼻吻多少延长成为喙形,颈椎部分地融合。
hǎi tún
豚肩
猪腿。
tún jiān
圈豚
徐步趋行貌。
quān tún
豚犊
比喻不肖之子。
tún dú
豚儿
谦词。谦称自己的儿子。
tún ér
豚鼠
小猪和老鼠。喻弱小者。 哺乳动物,身体像兔而较小,有须,耳短,前肢短,后肢长,无尾,毛白色带黄色或黑色的斑。亦名天竺鼠,通称荷兰猪。
tún shǔ
豚蹏
见“豚蹄”。
tún dì
饮豚
使猪喝饱水以增加重量。谓以欺诈手段做生意牟利。
yǐn tún
豚肘
指作为食物的猪腿的最上部。俗称蹄膀。
tún zhǒu
豚蹄
亦作“豚蹏”。 猪蹄子。
tún tí
豚尾
猪尾巴。辛亥革命前后对男子发辫的贬称。
tún wěi
豚解
古代祭祀时解全牲为四足、一脊、二胁共七体。
tún jiě
蒸豚
蒸熟的小猪。
zhēng tún
豚组词一二三年级有哪些词语,简单点豚字的组词和拼音及意思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