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组词
棘的拼音和组词
疾棘
疾革。
jí jí
枸棘
灌木名,似枸杞。
gǒu jí
险棘
犹险阻。
xiǎn jí
天棘
即天门冬。唐杜甫《巳上人茅斋》诗:“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杨伦笺注引《学林新编》:“'天棘蔓青丝',盖天门冬,亦名天棘。其苗蔓生,好缠竹木上,叶细如青丝,寺院庭槛中多植之可观。”参阅宋朱翌《猗觉寮杂记》。一说天棘指杨柳。见宋惠洪《冷斋夜话》。
tiān jí
棘荆
荆棘。泛指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jí jīng
寺棘
大理寺的别称。古代听讼于棘木之下,大理寺为掌刑法的最高机关,故名。
sì jí
棘枣
酸枣;酸枣树。
jí zǎo
草棘
丛生的草木。比喻荒僻之地。
cǎo jí
棘子
荆棘。
jí zǐ
棘猴
战国宋有人请为燕王在棘刺的尖端刻猴,企图骗取优厚的俸禄;燕王发觉其虚妄,乃杀之。事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棘猴”喻徒费心力或欺诈诞妄。
jí hóu
棘列
古代群臣外朝时,立九棘区别九卿等级职位。“棘列”谓按等级职位排列。
jí liè
杆棘
喻愚顽。
gān jí
棘薪
可以为薪的棘木。
jí xīn
棘蔓
荆棘藤蔓。
jí màn
佐棘
古代最高刑狱机关大理寺别称棘寺,因称佐治大理寺刑狱为佐棘。
zuǒ jí
棘墙
谓墙上置棘。亦指置有荆棘的墙。
jí qiáng
危棘
犹危急。
wēi jí
刻棘
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韩非本用以讽刺说客。后以“刻棘”比喻治学的艰辛。
kè jí
枳棘
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 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
zhǐ jí
棘箭
以棘木造的箭。
jí jiàn
棘匕
用棘木做的匕匙。
jí bǐ
艰棘
指亲丧。 困苦,危难。 犹艰诘。晦涩曲折。
jiān jí
大棘
极端穷困。 官名。大理的别称。
dà jí
棘轴
棘木做的车轴。
jí zhóu
王棘
棘之坚善者。
wáng jí
棘萝
荆棘藤蔓。
jí luó
棘端
犹棘猴。
jí duān
棘环
犹拘禁。
jí huán
长棘
即长戟。
cháng jí
棘槐
“三槐九棘”的省称。代指公卿。
jí huái
藂棘
丛生的荆棘。 古代拘留犯人之地。
cóng jí
柴棘
荆棘。 比喻心计。 犹柴瘠。
chái jí
忧棘
谓居父母之丧。
yōu jí
棘实
酸枣。
jí shí
棘闱
春秋楚棘邑之门。 棘围。
jí wéi
饥棘
饥荒贫瘠。棘,通“瘠”。
jī jí
棘手
扎手,刺手。 比喻事情难办。
jí shǒu
棘楚
荆棘。
jí chǔ
棘刺
泛指动植物体表的针状物。 喻刚直严正。 喻障碍。
jí cì
棘棘
刚直。 拘泥。 象声词。
jí jí
棘涩
犹艰涩。
jí sè
棘下
棘木之下。古代听讼的地方。 周乐之一。 战国时齐国学者会聚之地。参见“棘下生”。
jí xià
白棘
灌木名。一名棘针。可入药。味辛寒,主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
bái jí
棘径
布有荆棘的小路。
jí jìng
棘柴
荆棘。
jí chái
棘正
古代掌狱讼之官。
jí zhèng
困棘
困急。棘,通“急”。
kùn jí
榛棘
犹荆棘。 引申为阻塞。
zhēn jí
钩棘
即钩?。 亦作“钩棘”。犹株连,牵连。 亦作“钩棘”。形容文字艰涩,不流利。
gōu jí
丹棘
忘忧草的别名。古代大理寺植棘,因以借指大理寺。 古代大理寺植棘,因以借指大理寺。
dān jí
棘茨
荆棘蒺藜。
jí cí
荆棘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比喻奸佞小人。 比喻纷乱。
jīng jí
棘喉
谓芒刺在喉。喻食物难以下咽或有话碍难出口。
jí hóu
棘户
科举试场。
jí hù
楚棘
荆棘。
chǔ jí
棘心
棘木之心。《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朱熹集传:“棘,小木,丛生,多刺,难长,而心又其稚弱,而未成者也……以凯风比母,棘心比子之幼时。”后以喻人子的稚弱或思亲之心。 棘木的心,稚弱难长。比喻幼儿难养。
jí xīn
棘霸
棘门、霸上的并称。
jí bà
茨棘
蒺藜与荆棘。泛指杂草。语出《诗·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郑玄笺:“茨,蒺藜。伐除蒺藜与棘。” 喻困难的处境。
cí jí
棘土
古代狱外种棘,因以“棘土”指牢狱。
jí tǔ
棘篱
用荆棘作成的篱笆。 犹棘围。指科举时代的试院。
jí lí
棘津
古代黄河津渡名。地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相传周文王师姜尚(吕尚)未遇时曾卖食于此。
jí jīn
孔棘
很紧急;很急迫。 艰危;困窘。
kǒng jí
丛棘
古时囚禁犯人的地方,四周用荆棘堵塞,以防犯人逃跑,故称。 丛生的荆棘。
cóng jí
棘橿
棘木锄柄。
jí jiāng
秋棘
秋草。棘,草木之有刺者。
qiū jí
翦棘
斩除荆棘。 以喻剪除奸宄。
jiǎn jí
鳍棘
指支撑鱼鳍薄膜的棘刺状硬骨。
qí jí
棘署
指太常寺。 大理寺的别称。
jí shǔ
九棘
古代群臣外朝之位,树九棘为标识,以区分等级职位。药名。 药名。
jiǔ jí
垂棘
春秋晋地名,以产美玉着称。后借指美玉。
chuí jí
棘寺
泛指九卿官署。 大理寺的别称。古代听讼于棘木之下,大理寺为掌刑狱的官署,故称。
jí sì
棘翳
蔓延交结的荆棘。亦谓荆棘蔓延交结覆盖。
jí yì
蒿棘
蒿草与荆棘。亦泛指野草。
hāo jí
棘钩
犹言钩章棘句。形容文章艰涩难懂。
jí gōu
槐棘
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因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 《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
huái jí
棘卿
古代九卿的统称。唐以后专称大理寺卿。
jí qīng
棘田
荆棘之田,荒田。
jí tián
沙棘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灰色,常有刺。叶线状披针形,被银色鳞毛。花极小,带黄色。果实广椭圆形,橙黄色。耐旱,耐寒,生长迅速,根系特别发达,不择土壤,是一种优良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植物。叶和果可做饲料。
shā jí
棘人
《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郑玄笺:“急于哀戚之人。”后人居父母丧时,自称“棘人”。
jí rén
棘枳
棘木与枳木。二者皆有刺。
jí zhǐ
抱棘
比喻像荆棘刺心一样难过。
bào jí
列棘
相传周代朝廷内树棘,以定卿大夫公侯等之位置,后因称位列公卿者为“登列棘”或“列棘”。棘,棘树。
liè jí
棘林
棘木之林。 古代断狱的处所。 古代指九卿之位。
jí lín
空棘
空旷而荒芜。
kōng jí
棘突
脊椎髓弓中央的刺状或棱鳞形的背部隆起部。
jí tū
棘院
科举时代的试院。古代试士,用棘围试院,以防止弊端,故称。
jí yuàn
棘蒬
即远志。药草名。
jí yuān
屯棘
艰难,纷乱。
tún jí
戈棘
戈戟。棘,通“戟”。
gē jí
棘科
荆棘丛。
jí kē
闱棘
科举时代的试院。
wéi jí
棘竹
竹名。也叫笆竹、篱竹。
jí zhú
彻棘
撤除试院门前棘枝。谓科举考试发榜后解禁。后多借指考试事务完毕。
chè jí
棘围
指科举时代的考场。用荆棘圈成的场地。 用荆棘圈成的场地。
jí wéi
棘丛
丛生的荆棘。比喻困境。
jí cóng
棘句
谓语句艰涩。亦形容苦心遣字造句。
jí jù
束棘
成束的荆棘。
shù jí
棘榛
荆棘。
jí zhēn
晋棘
指春秋晋国垂棘之地所产的美玉。
jìn jí
棘门
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棘,通“戟”。《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棘门,以戟为门。”又古代宫门插戟,故亦为宫门的别称。 古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指棘门军。
jí mén
棘针
荆棘的芒刺。喻指刺骨的寒气。 喻指刺骨的寒气。
jí zhēn
棘矢
用棘枝做的箭。
jí shǐ
棘场
考场。
jí cháng
棘盆
用棘刺围绕起来的临时演出场地。
jí pén
棘庭
公卿的官署。
jí tíng
篱棘
竹篱与荆棘。借指乡野。
lí jí
设棘
设置障碍物,以加强警卫。语本《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棘门,一说为材门,一说以?为门。郑玄注:“郑司农云:'棘门,以?为门。'杜子春云:'棘门,或为材门。'”贾公彦疏:“﹝材门﹞即是以材木为门也。”
shè jí
火棘
常绿灌木,枝尖有刺,叶子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鲜红色,味甜稍涩,可以吃或用来酿酒,根皮可提取栲胶。
huǒ jí
严棘
指牢狱。古时于牢狱四周布棘,故称。
yán jí
棘组词一二三年级有哪些词语,简单点棘字的组词和拼音及意思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