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组词
部的拼音和组词
省部
指中央政府。
shěng bù
军部
指军官。 指军一级的指挥机关。
jūn bù
干部
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 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
gàn bù
文部
吏部。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改吏部为文部,至德初复旧。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wén bù
部单
户部发给各所的凭单。
bù dān
学部
清末管理全国教育的中央官署。 中国科学院各学科的领导机构,由院内外著名科学家担任的若干学部委员组成。
xué bù
部判
分别判处。
bù pàn
局部
整体的一部分,不是全体。
jú bù
部族
居住的部落氏族。
bù zú
部运
谓督办运务。
bù yùn
部库
清代中央各部存放部款的银库。
bù kù
部发
开发,勃发。部,通“剖”。
bù fā
部委
中央政府的各部和各委员会。
bù wěi
部头
指著作的大小厚薄。 指一部书或一部丛书的篇幅卷帙。
bù tóu
行部
巡行所视察的地方。
xíng bù
部职
所主管的职分。
bù zhí
部帐
部落。
bù zhàng
部件
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由若干零件构成。
bù jiàn
部郎
中央六部中的郎官。
bù láng
部从
部属,随从。
bù cóng
异部
不同派别或门类。 佛教语。谓宗派不同。
yì bù
白部
古鲜卑部族名。
bái bù
部臣
中央各部的长官。
bù chén
部将
古代指部下将领。
bù jiàng
丙部
中国古籍四部分类法之一。晋荀勖分群书为四部,以史类和杂着为丙部。东晋李充重分四部,以诸子为丙部。隋唐以后沿用不变。
bǐng bù
部索
部署搜索罪人。
bù suǒ
部封
辖境。
bù fēng
景部
即丙部。
jǐng bù
部画
部署谋划。
bù huà
部照
旧时中央各部发给的凭证。
bù zhào
方部
犹州郡。
fāng bù
残部
吃败仗的残存的军队。
cán bù
小部
指唐代宫廷中的少年歌舞乐队。泛指梨园、教坊演剧奏曲。小部落。 泛指梨园、教坊演剧奏曲。 小部落。
xiǎo bù
右部
指户部。
yòu bù
卤部
即卤簿。
lǔ bù
部属
部下;下属。 部下。 旧指中央六部各司署的属官。
bù shǔ
案部
巡视部伍。 地方长官巡察所辖地区。
àn bù
坐部
见“坐部伎”。
zuò bù
瞻部
即赡部洲。佛经传说四大部洲之一。
zhān bù
分部
谓部署,分派。 划分区域。 从总部中分出的下属部分。
fēn bù
部握
统管,掌握。
bù wò
所部
所统率的部队。
suǒ bù
支部
某些党派、团体的基层组织。
zhī bù
部下
军队中被统率的人。 下级。
bù xià
班部
犹班列。指朝班的行列。
bān bù
部县
所辖之县,属县。
bù xiàn
部别
犹部首。
bù bié
水部
官名。指南朝·梁文学家何逊。 指 南朝 梁 文学家 何逊。逊 官至尚书水部郎,故称。参见“何水部”。
shuǐ bù
部办
清代各部书办。承司官命令办理例行的文书事务。
bù bàn
部首
中文字典中,各字依其字形结构,加以分部排列,每部的第一字便是部首,现也称所据分部的共同笔划为部首。
bù shǒu
甲部
古代书籍四部分类法之一。
jiǎ bù
本部
司令部,总部。 说话人所隶属的部。 国土的中心部分,内地。
běn bù
部豪
部落酋长。
bù háo
一部
一支;一个部分。中医指人体的一个部位。表数量。用于书籍、乐舞、车辆、机械等。 中医指人体的一个部位。 表数量。用于书籍、乐舞、车辆、机械等。
yī bù
闾部
泛指地方。闾、部,古代均指某一区域单位。
lǘ bù
铙部
指乐府中以铙歌为主要内容的鼓吹曲。
náo bù
名部
名家著作类。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子兵录》着录有“名部九种九帙一十七卷”。 犹名曲。
míng bù
同部
谓汉字同一部首。 音韵学术语。上古音中以同韵之字为同部。 同一部落。
tóng bù
主部
主管的部门。
zhǔ bù
八部
佛教分诸天鬼神及龙为八部。《翻译名义集·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干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又称天龙八部。 南匈奴的八部。 指契丹的八部。
bā bù
内部
里边或围起来的地方或空间;某一范围之内。 深层的,而不是表面的。 中部。
nèi bù
吏部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又。 指 唐 韩愈。韩愈 曾为吏部侍郎,故称。
lì bù
武部
兵部。古代封建王朝中主管军事的部门。
wǔ bù
贡部
主持贡举的部门。唐开元年间始,贡举皆由礼部主持,故亦指礼部。
gòng bù
户部
官名,我国古代朝廷分掌户口、财政的官署。 三国以后设度支尚书掌财政,隋改为民部尚书,唐时改为户部,为三省下的六部之一,长官称尚书。以后历代沿置,清末改为度支部。
hù bù
旧部
旧日的部属。
jiù bù
界部
犹辖境。
jiè bù
番部
指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地区。亦指外国。《宣和画谱·胡瓌》载五代胡瓌有《番部牧马图》、《番部射雕图》等。
fān bù
部凭
吏部发给官吏到任的文凭。
bù píng
部署
处理;料理。 安排。 元 明 俗语。指拳棒教师或擂台比武的主持人。
bù shǔ
九部
指各个区域。即九州。 即九州。参见“九州”。
jiǔ bù
作部
古时制作兵器的部门。
zuò bù
算部
谓寿命。
suàn bù
属部
部下、部属。 附属的部族。
shǔ bù
说部
指古代小说、笔记、杂着一类书籍。
shuō bù
部送
指押送囚犯、官物、畜产等。
bù sòng
释部
指佛教的典籍。
shì bù
仪部
明初礼部所属四部之一。 用为对礼部主事及郎中的别称。
yí bù
部校
古代称军队之一部。 指部队将校。
bù xiào
部聚
谓部勒聚集军队。
bù jù
部长
受国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脑委托管理一个部门的政府活动的国家高级官员。 部落首领。 国家所属各部以及各级党政部门等主持该部工作的负责人。
bù zhǎng
部居
谓以类相聚,按类归部。
bù jū
北部
在某一明指或隐含的定向点以北的地区或国家。 泛指一地、一国的北方地区。 后因以借指令尉。
běi bù
部陈
亦作“部阵”。 军伍行阵。
bù chén
降部
投降的部落。
jiàng bù
别部
犹偏师。主力部队之外协同作战的部队。 氏族的分支。
bié bù
祠部
官名。三国魏尚书有祠部曹,掌礼制,历代因之。北周始改为礼部。隋唐别置祠部曹,属于礼部,掌祠祀、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祝、医药等,及僧尼簿籍。宋元迭有变革,明改为祠祭司。
cí bù
部曲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借指军队。 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性质。
bù qǔ
下部
位于下边或下面的部分,尤指鸟或动物身体腹侧部分之一。 人体的下半部。 指人的阴部。
xià bù
部督
都指挥使、节度使等地方高级军事官员。
bù dū
部寄
指中央各部之职。
bù jì
部党
朋党;徒党。
bù dǎng
两部
古代乐队中坐部乐和立部乐的合称。两部俱备的音乐表示隆重盛大。 今指不同的两个声部,多用于合唱中。
liǎng bù
阁部
明清时内阁的别称。 明清时内阁大臣的别称。
gé bù
礼部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文学校贡举的政令。
lǐ bù
部领
统率(古)
bù lǐng
部院
清代各省巡抚多兼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故称巡抚为部院。 清代中央六部和都察院的合称。
bù yuàn
部覆
旧时中央各部的覆文。
bù fù
村部
村落,村庄。
cūn bù
腭部
腭的部分。
è bù
丁部
三国·魏·荀勗把国家藏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唐以后改为经、史、子、集。丁部即集部。
dīng bù
部勒
部署;约束。 喻对文章的谋篇布局。
bù lè
部执
佛教语。谓各部所执的有关教义的见解。
bù zhí
部分
整体中的局部;整体里的一些个体。 部属。 部署。
bù fèn
部使
指御使。封建王朝的御使一般由中央各部郎官充任,故名。
bù shǐ
部款
清代称中央各部所掌握的银款。
bù kuǎn
部位
面目或人体某部分的位置。 事物整体中部分的位置。 行列,次序。
bù wèi
部选
清中央各部考选官吏之谓。
bù xuǎn
刑部
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
xíng bù
乙部
古代群书四部分类法的第二部。隋以前称子部书为乙部,唐以后称史部书为乙部。
yǐ bù
版部
户部的别称。
bǎn bù
部人
辖境内的居民。 犹部下。
bù rén
部务
指政府部门的公务。
bù wù
部费
清时官员任实缺时,向吏部人员贿赂的运动款项。
bù fèi
部曹
汉代尚书分曹治事,魏晋以后,渐改吏曹为吏部,但六部各司仍有称曹的。到明清时代,部曹就成为各部司官之称。
bù cáo
冠部
指吏部。古代中央官制设六部,以吏部为首。故称。
guān bù
部文
旧时指中央各部颁发的文书。
bù wén
边部
边境地区。 守边部队。
biān bù
乡部
乡官部吏;下级官吏。
xiāng bù
选部
官署名。汉置,三国魏改为吏部。后以为吏部的代称。
xuǎn bù
民部
即户部。古代官署名。汉置尚书,有民曹,三国魏置度支,吴有户部,晋有度支,北周有民部,皆主财用。隋初置度支,开皇三年改为民部,唐永徽初,因避太宗李世民讳,复改称户部。
mín bù
部门
门类;统一体下设的若干分支机构或组织。 专指机关中分别担任不同职务的单位。
bù mén
雷部
神话中主管打雷的部门。有时即指雷神。
léi bù
部咨
部颁的公文。
bù zī
部众
指部下兵众;部族兵众。 指部族的人众。
bù zhòng
部员
旧时各部的工作人员。
bù yuán
铨部
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唐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宋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明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铨部”指吏部。
quán bù
部例
清代中央各部据以办事的常例成规。
bù lì
部议
旧时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
bù yì
藩部
清代指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
fān bù
子部
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等书。也称“丙部”
zǐ bù
部列
按部排列。
bù liè
十部
见“十部从事”。
shí bù
廉部
即廉镇。廉,通“覝”。
lián bù
宪部
刑部。
xiàn bù
膳部
古官署名。掌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等事。《周礼·天官》冢宰之属有膳夫、凌人二职。晋有左右士曹,北齐改左士为膳部郎。唐设膳部郎中、员外郎,属礼部。明改膳部为精膳司。清末始废。
shàn bù
朝部
犹朝班。
cháo bù
部秩
部帙。
bù zhì
部民
统属下的人民;邑民。
bù mín
部试
旧时指礼部举办的考试。
bù shì
立部
见“立部伎”。
lì bù
伍部
伍长。
wǔ bù
部类
范围较大的类。
bù lèi
兵部
古时官署名,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长官为兵部尚书,有时称为武部,清末改为陆军部。
bīng bù
都部
统率兵众。
dōu bù
五部
谓金、木、水、火、土五行。指古代高句骊国·消奴、绝奴、顺奴、灌奴、桂娄五个部族。见《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亦泛指高句骊国。中医指额、颏、鼻、左腮、右腮。指鼓吹五部。按,唐制,职事四品以上,应给卤簿。五部为用于官员出行之卤簿,即仪仗队。 指古代 高句骊国 消奴、绝奴、顺奴、灌奴、桂娄 五个部族。见《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亦泛指 高句骊国。 中医指额、頦、鼻、左腮、右腮。
wǔ bù
比部
古代官署名。明·清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明 清 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bǐ bù
部娄
小山丘。
bù lóu
部次
类别次序。
bù cì
部引
指挽郎。
bù yǐn
部队
军队。今称有番号的军队。 军队的一部分。
bù duì
花部
指清乾隆年间流行的除昆曲以外的地方戏曲剧种。
huā bù
雅部
戏曲名词。清乾隆时,称昆曲为“雅部”,以别于“花部”。
yǎ bù
参部
参加吏部的遴选。
cān bù
覆部
亦作“覆蔀”。 覆盖。
fù bù
部帖
官署发给盐商的运盐执照。又称引票。
bù tiē
部元
唐武后时考选才女,先经礼部考试,录取后,再参与殿试。礼部考试录取的第一名为部元。
bù yuán
部系
门派,派系。
bù xì
天部
二十八宿在天空之部位。 谓设官列位如二十八宿。
tiān bù
全部
整个部类;不缺少任何部分、部件或成分的数目、集合或总体。 完全。
quán bù
胫部
马或其他四足动物后肢膝关节和跗关节之间的部位。 小腿的前方。
jìng bù
部伍
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 泛指军队。 伍长,军队的基层长官。
bù wǔ
部帑
清代称中央各部所掌握的库银。
bù tǎng
部目
部下的头目。
bù mù
部填
清代称部颁的执照。
bù tián
部事
所属的事情。
bù shì
六部
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liù bù
部界
区域;界域。
bù jiè
医部
指医学书籍。
yī bù
史部
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中第二大类的名称。又称乙部。
shǐ bù
乐部
官署名。犹太乐署。北周设置。有上士、中士,其职如周代大司乐。唐有乐部名,系指乐队,分立部、坐部二者,隶属太常,非官职。清代复立乐部,主管音乐,以礼部满洲尚书或王公大臣兼典乐大臣。参阅《通典·职官七》、《新唐书·礼仪志十一》、《清会典事例·乐部一·职掌》。 古代泛指歌舞戏曲演出单位。
lè bù
部集
分类收集。
bù jí
部汇
分门别类;部类。 犹部首。
bù huì
大部
大部分,为数众多的人或物。 指整体中的大部分。 谓卷帙浩繁的书籍。
dà bù
经部
我国古代图书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中的第一部,包括儒家经典和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著作。也称“甲部” 印度佛教宗派之一。据传是释迦牟尼佛入灭后四百年,从说一切有部分出,因以《阿含经》为准则而建立的部派,故名经部。或称「经量部」。
jīng bù
部案
清代称刑部直接承办的案件。
bù àn
中部
中心地区(部分) 中间部分。
zhōng bù
部阵
见“部陈”。
bù zhèn
虞部
古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山虞、泽虞。虞部盖古虞人之遗职。三国魏尚书有虞曹郎中。晋因之。梁、陈、后魏、北齐并由祠部尚书领之。北周有虞部下大夫,隋有虞部侍郎,属工部。唐宋因之,改为虞部郎中,掌山泽、苑囿、草木、薪炭、供顿等事。明初改为虞衡司,掌山泽、桥道、舟车、织造、券契、衡量等事。清末始废。参见“虞衡”、“虞曹”。
yú bù
外部
表面;外表。 某一范围以外。 清 末对外交部的简称。
wài bù
胴部
指躯体。
dòng bù
部堂
清代各部尚书、侍郎之称。各省总督例兼兵部尚书衔者,也称部堂。
bù táng
交部
地区名。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
jiāo bù
声部
四部和声的每一部叫做一个声部。器乐声部分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声乐声部分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
shēng bù
部阙
各部职官出缺名额。
bù quē
部辖
犹部下。
bù xiá
部卒
士兵。
bù zú
部者
所属封部;部属。
bù zhě
韵部
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如《广韵》分韵为二百零六部,《平水韵》分为一百零六部,《中原音韵》分为十九部。
yùn bù
贰部
指侍郎。因系六部尚书的副职,故称。
èr bù
曲部
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歌馆或妓院的代称。参见:曲部。 歌馆或妓院的代称。 麴部:亦作“麯部”。指号称曲部尚书的 李琎。参见“麴部尚书”。
qǔ bù
仙部
指记载神仙事迹的书籍。部,指书籍的门类。
xiān bù
邮部
指清时邮传部。
yóu bù
屯部
指屯戍之处。 明代屯田部的简称。
tún bù
部吏
古时城中小吏,约相当于里正。 古代各郡的属吏。泛指地方官。 中央各部的办事小吏。
bù lì
部率
统率。
bù lǜ
回部
即回疆。
huí bù
部押
督率。
bù yā
章部
见“章蔀”。
zhāng bù
四部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类,称“四部”。如:《四部备要》。详“四部书”。唐时骠国乐工编制,分为四部。 唐 时 骠国 乐工编制,分为四部。见“四部众”。 见“四部众”。
sì bù
南部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靠南边的那部分土地。 南边;南方地区。
nán bù
部大
魏晋时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或酋长。
bù dà
鞠部
旧时戏班的别称。鞠,通“菊”。
jū bù
运部
指运输部门。
yùn bù
总部
军队或某些系统的最高领导机关。 企业总店,企业或活动的管理中心。
zǒng bù
部丞
古代中央各部的辅佐之官。
bù chéng
工部
古代官署名。汉代有民曹,魏晋有左民、起部,隋唐因北周工部旧名总设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长官为工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清末改为农工商部。
gōng bù
部守
谓掌闭城门,负责守卫。
bù shǒu
部星
古代指二十八宿部内之星座。 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
bù xīng
僮部
以家奴组成之部曲。
tóng bù
细部
制图或复制图画时用较大的比例画出或印出的某一个部分。
xì bù
部落
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组成的集体。 没有开化的民族,分部屯居,称为「部落」。 具有特定语言与文化的小规模社会(但缺乏政治的统一性),由亲族群体所组成,彼此相互认同,被其他人认为一特定团体。
bù luò
部帙
书籍的部次卷帙。 篇幅;卷册。 指书籍。
bù zhì
部组词一二三年级有哪些词语,简单点部字的组词和拼音及意思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