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组词
帖的拼音和组词
说帖
便柬;便帖。 条陈、建议书一类的文书。 外交照会。
shuō tiē
帖席
贴卧席上。喻安稳。
tiē xí
蔚帖
见“蔚贴”。
wèi tiē
稳帖
稳当妥帖。 安慰;宽慰。
wěn tiē
安帖
安定、平静。 妥贴。 踏实。
ān tiē
驾帖
明代,秉承皇帝意旨,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
jià tiè
草帖
俗称“八字帖”。旧俗议亲时写明男方或女方的生辰八字等的帖子,相对于定帖而言。 指旧时打官司用的诉状。
cǎo tiē
单帖
旧时官场中所用不折叠的名帖。亦称“单红帖”、“单红刺”。 旧时礼帖的一种。用单页红纸作帖,用于亲友婚嫁喜庆等事。
dān tiē
帖职
兼职。
tiē zhí
支帖
支付的凭证。
zhī tiē
简帖
书信。
jiǎn tiē
换帖
旧时异姓朋友结拜为兄弟时,交换写着姓名、年龄、籍贯、家世的帖子。 指结拜兄弟。 旧时订婚,男家先开庚帖至女家,女家回送庚帖。也称换小帖儿。
huàn tiě
鹅帖
见“鹅群帖”。
é tiè
津帖
见“津贴”。
jīn tiè
礼帖
犹礼单。指请柬。 指请柬。
lǐ tiě
笔帖
手写的便条。
bǐ tiē
拜帖
拜访别人时所用的名帖。
bài tiē
填帖
唐代科举制度中的明经科以“帖经”试士,应试者须填写被帖去的经文,故称填帖。
tián tiē
帖括
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 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明 清 时亦用指八股文。
tiě kuò
碑帖
石碑的拓本。 古代书法家留传后代的书法,刻于石碑者称之为「碑」,写于纸绢者称之为「帖」。
bēi tiè
名帖
写着自己姓名的纸片。 〈方〉:名声。
míng tiě
宣帖
又称宣札。宋代颁给军校的委任状,持此可依照恩例升补官职。
xuān tiē
模帖
亦作“橅帖”。 照帖摹写。
mó tiē
全帖
旧时礼帖的一种。用红纸制,共有十面,横叠而成。用全帖表示恭敬郑重之意。
quán tiē
帖字
谓熟记经书以应帖试。
tiě zì
墨帖
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mò tiē
批帖
旧时官府出的证明文书。
pī tiē
宁帖
安宁平静。 安定;平静。 妥贴。
níng tiē
柱帖
指楹柱上的对联。
zhù tiē
泉帖
旧指泉州翻刻的《淳化阁帖》。
quán tiē
允帖
妥贴,妥当。 旧日议婚时女方家长交给男方表示同意结成婚约的帖子。
yǔn tiē
奏帖
犹奏章。
zòu tiē
醉帖
指草书。
zuì tiē
论帖
上级对下级的手令。
lùn tiē
括帖
犹帖括。
kuò tiē
房帖
(房帖儿)贴在门口或街头的房屋招租启事。
fáng tiè
伏帖
见“伏贴”。
fú tiè
县帖
县府文书。
xiàn tiē
传帖
指下达的文书。 指下达文书。
chuán tiē
凝帖
犹安定。
níng tiē
字帖
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 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
zì tiè
颜帖
指唐书法家颜真卿的法帖。
yán tiē
年帖
即春帖。宋时由翰林书春词,以立春日剪帖于宫中门帐,谓之春端帖子,简称春帖。明时又称年帖。
nián tiē
帖例
帖附前例。谓依前例量刑。
tiē lì
帖耳
耳朵下垂,驯服的样子。 贴近耳边。
tiē ěr
牙帖
旧时捐税之一种。牙商或牙行纳税后取得牙帖,方准营业。
yá tiē
定帖
宋代定婚时双方交换的帖子。其上写明家庭、本人及有关的详细情况。
dìng tiè
针帖
线板。针不用时可插在上面,故称。
zhēn tiē
直帖
不经中转,直接上报或下达的公文。
zhí tiē
服帖
见“服贴”。
fú tiè
潭帖
亦称“长沙帖”。 汇刻丛帖。北宋庆历间刘沆帅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时,命僧希白摹刻。计十卷。以《淳化阁帖》为底本,增入晋王羲之《霜寒帖》、《十七帖》以及王蒙、颜真卿等帖。与《绛帖》齐名。因刻于潭州,故名。原石毁于南宋建炎年间,翻刻本很多。参阅宋郑兴裔《郑忠肃奏议遗集·淳化帖》、明陶宗仪《辍耕录·淳化阁帖》。
tán tiē
帖伏
贴地而伏。 折服;顺从不反抗。
tiē fú
谱帖
旧俗结拜时交换的大红帖子。上面写有姓名、籍贯、年岁、八字,以及父、祖、曾祖姓名和出身、官职等。
pǔ tiē
手帖
手写的书信、文章之类。
shǒu tiē
帖试
以帖经试士。
tiě shì
书帖
书写简帖。 指书札、柬帖。 字帖;墨迹。
shū tiē
丛帖
古今名帖汇编之称。相传始于南唐《澄清堂帖》。
cóng tiē
户帖
亦作“户贴”。 登记每户田产或人口的册子。
hù tiè
类帖
即法帖。名家书法的拓本或印本。
lèi tiē
赏帖
悬赏的告示。
shǎng tiē
喜帖
要举行婚礼之前发出的请帖。 旧时议定婚嫁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帖。
xǐ tiě
调帖
见“调贴”。
diào tiē
堂帖
唐时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
táng tiē
药帖
处方单。
yào tiē
帖学
研究考订法帖的源流和优劣、拓本的先后好坏以及书迹的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一门学问。以宗尚晋·王羲之、王献之以下诸帖的书派,与“碑学”相对。 以宗尚 晋 王羲之、王献之 以下诸帖的书派,与“碑学”相对。
tiè xué
法帖
名家书法的范本。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 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
fǎ tiè
晋帖
指晋人的书迹或其摹本、刻帖。
jìn tiè
权帖
非正规的字据。
quán tiē
招帖
见“招贴”。
zhāo tiē
帖息
驯服;平服。 安息,安宁。 补贴利息。
tiē xī
覆帖
文书信函后所附告知机密的单帖。
fù tiè
税帖
旧时官府给予纳税人的纳税凭证。
shuì tiē
绢帖
以绢作底的书帖。
juàn tiè
转帖
谓辗转送帖知会。
zhuǎn tiē
祖帖
最早的法帖。多指《淳化阁帖》。淳化三年,宋太宗出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编次,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古人法书赖此以传。自此刻帖盛行,故历来称《淳化阁帖》为“法帖之祖”。
zǔ tiē
俯帖
见“俯首帖耳”。
fǔ tiè
雁帖
亦作“鴈帖”。 指书信。
yàn tiē
帖墨
犹帖经。
tiě mò
临帖
照着字帖练习写字(多指毛笔字)
lín tiè
部帖
官署发给盐商的运盐执照。又称引票。
bù tiē
阁帖
《淳化秘阁法帖》的简称。
gé tiè
军帖
古代指军事文告。
jūn tiě
画帖
用来临摹作画的范本。
huà tiè
诗帖
写诗的纸片。亦借指诗稿。
shī tiē
吉帖
喜帖。即庚帖。旧时定亲用的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
jí tiè
黑帖
不具名的招帖。内容一般是诬蔑不实之辞。
hēi tiè
揭帖
古时监察部门长官揭发不法官吏的一种文书;也指旧时张帖的启事、文告(多指私人的) 古代公文的一种。 旧时称张贴的启事、公告。
jiē tiě
春帖
〈方〉:春天张贴的写有吉祥话的纸片。
chūn tiě
抬帖
见“抬贴”。
tái tiē
读帖
看字帖上的字,揣摸其写法。为学习书法的方法之一。
dú tiē
谢帖
旧时受礼后道谢的回帖。
xiè tiě
监帖
狱吏监视下狱大臣并向上密报其言语举动之称。
jiān tiè
帖服
服贴;顺从。
tiē fú
体帖
细心体会。
tǐ tiē
帖写
清时衙门中抄写小吏。
tiě xiě
试帖
唐代明经科试士之法。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字句,被试者即据以补上下文。即试帖诗。 即试帖诗。参见“试帖诗”。
shì tiě
甲帖
宋时政府发至地方基层户籍单位“甲”的田契之类的文据。
jiǎ tiè
由帖
登记赋税数额的票券。
yóu tiē
帖骑
贴身于马上。谓跨骑不施鞍鞯之马。
tiē qí
帖黄
贴黄。唐时敕书用黄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谓之帖黄。后世上奏状札子,摘举要旨,写在另外的纸上,贴附于后,亦称“帖黄”。
tiē huáng
帖发
行文发送。
tiě fā
身帖
旧时表明身份的证件。
shēn tiē
帖泰
安宁;安定。
tiē tài
故帖
先前的法帖。
gù tiè
帖组词一二三年级有哪些词语,简单点帖字的组词和拼音及意思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