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组词
姜的拼音和组词
恭姜
春秋卫世子恭伯(一作共伯)之妻。世子早死,恭妻不再嫁。后泛指誓不再嫁的寡妇。
gōng jiāng
姜张
南宋词人姜夔和张炎的并称。张炎论词,推崇姜夔,两人作词都垣瑹雏鳱词风相近,后人因并称“姜张”。为清代浙西词派所宗。
jiāng zhāng
姜牙
即姜子牙。太公望吕尚的别名。
jiāng yá
姜戎
春秋时居住在晋国南部的少数民族。晋国的附庸。
jiāng róng
伯姜
舜臣子伯夷的别称。伯夷姓姜,能明礼仪以佐尧舜,因用以代称名门望族。
bó jiāng
姜齐
对“田齐”而言,指周太公望吕尚所传姜氏一姓的:齐国。太公佐武王灭商,封于齐,传至康公,为田氏所代。
jiāng qí
姜孟
敬姜和孟母的并称。一为春秋时鲁大夫公父歜之母,一为孟轲之母。敬姜屡次匡正儿子的过失,孟母为教子曾三迁,断机。二人事见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后世奉为母教的楷模。
jiāng mèng
干姜
中药名。别名白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要产于四川、贵州等地。辛,热。入心、肺、脾、胃、肾经。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消痰下气。治胃腹冷痛、虚寒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本品能反射性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使血压上升。
gān jiāng
姜桂
生姜和肉桂。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夫姜桂同地,辛在本性。”后常以“姜桂”比喻人的本性刚直。
jiāng guì
孟姜
春秋时齐为姜姓,故称齐君之长女为孟姜。亦泛指世族妇女或美貌女子。 即孟姜女。 传说为孤竹君的侍女。因被献给殷纣王而投井自尽。
mèng jiāng
苗姜
嫩姜。
miáo jiāng
生姜
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形状粗而不规则,极辣而有芳香,广泛用作香料,有时入药。
shēng jiāng
猴姜
药名。相传唐玄宗以其治折伤、补骨碎有奇功,更名骨碎补。参阅《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下品之下·骨碎补》。引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草名,蔓生石壁,味辣,据说猴用以为姜,故称。参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草语》。 草名,蔓生石壁,味辣,据说猴用以为姜,故称。参阅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草语》。
hóu jiāng
山姜
姜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其根、种子和花均可供药用。术的别名。参阅《尔雅·释草》宋·邢昺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术》。杜若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杜若》。 术的别名。参阅《尔雅·释草》 宋 邢昺 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术》。 杜若的别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杜若》。
shān jiāng
姜原
见“姜嫄”。
jiāng yuán
姜维
(202-264)三国蜀汉大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本为魏将,后归蜀。诸葛亮死后,继掌蜀汉兵权,任大将军。屡次发兵攻魏,均告无功。蜀亡后,降于魏将钟会。后欲乘钟会叛魏之机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jiāng wéi
齐姜
《诗·陈风·衡门》:“岂其取妻,必齐之姜?”郑玄笺:“何必大国之女然后可妻,亦取贞顺而已。”周朝的齐国为姜姓。古代女子以姓氏相称,齐姜指齐君的宗女。后因以借指名门官宦人家的女儿。 春秋时晋文公之妻姜氏。原为齐桓公之女,晋文公避难到齐,而与之结婚。 语本借指高贵美丽的女子。
qí jiāng
桂姜
肉桂与生姜。常用的调味品。
guì jiāng
子姜
初生的嫩姜。
zǐ jiāng
共姜
周时卫世子共伯之妻。共伯早死,她不再嫁。后常用为女子守节的典实。
gòng jiāng
姜黄
中药名。别名黄姜。为姜科植物姜黄 (Curcuma longa L. )的根茎。产四川、福建。辛、苦,温。入心、肝经。行气破瘀,通经止痛。治胸胁疼痛,风湿痹痛,闭经,痛经,跌打损伤。
jiāng huáng
姜组词一二三年级有哪些词语,简单点姜字的组词和拼音及意思查询。